人民音樂家聶耳
包雪松
微課慕課網
人民音樂出版社第十六單元的學習內容旨在引導學生了解認識人民音樂家的杰出代表----聶耳和冼星海對于中國音樂發展的貢獻和巨大的社會影響。本節內容是了解聶耳音樂創作的特點和社會價值。本節課教學內容主要涉及到聶耳創作的幾首聲樂代表作,其中在課堂中主要聆聽的作品是《畢業歌》、《碼頭工人個》、《鐵蹄下的歌女》、《賣報歌》等,另外還有聶耳創作的器樂代表作《金蛇狂舞》。
聶耳在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上功績卓著,他的創作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從1933年起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聶耳創作了三十余首歌曲,大部分都獲得了成功。在這些作品中,無論是從內容、形式還是風格方面來看,聶耳的創作精神都貫穿始終。本節微課內容是:聆聽、鑒賞聶耳器樂代表作《金蛇狂舞》。
1. 聆聽開始部分,辨別主奏樂器,對民族民間音樂創作技法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2. 聆聽B段、學生打擊節奏,了解 “螺螄結頂”的民間音樂創作手法的特點。
3. 引導學生用聲勢體驗音樂作品,感受器樂作品表達的情感。
4. 聶耳器樂創作的特點。
【階段目標】:總結聶耳器樂創作中的一個特點--多用民間音樂創作手法。感受聶耳音樂作品中表達出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